海拔2827米,卫星数据接管“没有打烊”
发布时间:2025-02-07 08:32
春节时期,任务职员停止装备巡检保护。■本报记者 文雅丽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海拔2827米,中国迷信院空天信息翻新研讨院东北丽江卫星数据接受站(以下简称丽江站)就坐落于此。往年春节是丽江站正式投入运转后的第一个春节,倒是丽江站任务职员在这里渡过的第二个春节。卫星一年365天在天上飞,天天都须要接受大批卫星数据并传到北京停止处置,因而,即便春节也不克不及“打烊”。“往年春节我在站里值班,心坎挺冲动的,由于我晓得有些事件总要有人去做。家里人都特殊懂得我,支撑我的任务。这里地处偏僻郊区,平凡不什么文娱运动,我偶然会去篮球场打打球,在周边的城市小路跑跑步。”丽江站任务职员张乾说。丽江站的任务职员各司其职,有人在监控室内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变更,有人在机房里对装备停止惯例巡检跟保护;如呈现紧迫情形,还须要有人在天线长进行地面功课,确保每一颗过境卫星的数据都能被正确无误地接受。唐梦月之前始终在北京密云卫星数据接受站任务,2023年7月,他自动请缨声援建立,从北京离开了丽江。在快要两年的时光里,他跟站里的4位共事一同见证了丽江站从“黄土堆”到“古代化”的变迁。“刚到丽江的时间人生地不熟,属于两眼一争光的状况,偶然候忙起来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咱们地处云贵高原,因为海拔较高,冬天比拟冷,事先园区还没完整建成,为了避免伤风,各人都不敢沐浴,印象中最长时光有一个月不沐浴。”唐梦月说。与唐梦月前后脚,“90后”工程师周遭也自动重新疆喀什卫星数据接受站离开这里。丽江的气象前提跟地舆情况都与喀什一模一样。在这里,周遭须要顺应高海拔带来的身材不适,还要战胜旱季的湿润跟泥泞形成的方便。“刚开端的时间,途径、机房、宿舍、食堂等基本设备还不完美。一下雨,四处都是泥泞路,咱们只能衣着雨鞋任务。”周遭回想道,“当时候,须要在单元旁边的村庄里租平易近房住,本人买菜做饭。固然前提艰难,但各人都不牢骚。”除了生涯方便,他们还要面临现实建立中的技巧困难。丽江站采取了与喀什站差别的装备体系,软硬件方面存在很年夜差别,这对周遭跟共事们来说是全新的挑衅。在装置天线的进程中,周遭跟共事们碰到了不少技巧困难。因为丽江站采取环焦天线计划,主反射面为碳纤维资料,他们在反射面装置跟调试上须要愈加精致。别的,天线总高度达15米,天线吊装正值旱季,这无疑增添了任务的难度跟危险。“我第一次爬上去的时间,内心是有点惧怕的。”周遭坦言,“特殊是正值旱季,天线上都是水,很滑。但我晓得,这是我的职责地点,必需战胜胆怯,实现义务。”经由近一年的尽力,2024年9月27日,丽江站正式投入运转。现在该站建有4套卫星天线接受体系,承当资本系列、情况减灾系列、高分系列等26颗国度卫星的数据接受义务,具有全主动化跟高效的卫星数据接受才能,要害技巧指标到达国际进步程度。丽江站的建成运转,弥补了中国海洋观察天下卫星接受站网东北地域无牢固式卫星空中接受站的空缺。它与北京密云站、新疆喀什站、海南三亚站、黑龙江漠河站形成五站组网的运转系统,接受范畴笼罩我国全体国土跟周边地域。后续,丽江站还计划了二期建立,将增添更多的接受天线跟装备,满意将来更多卫星的数据接受需要。“每当一颗颗卫星重新顶飞过,将数据正确无误地传输到空中站时,咱们心中都市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骄傲感跟成绩感。对正值青年的咱们而言,可能参加国度严重名目的现场建立,哪怕在这一进程中留下的陈迹眇乎小哉,咱们也觉得无比光彩。”唐梦月说。